02年世界杯韩国黑哨_曲棍球世界杯 - guanchafang.com

理解腧穴、深入临床之必修课:什么是穴性?
2025-06-26 21:12:42

经脉的作用,营卫气血的阴阳属性

经脉的作用似乎不是一个问题,但仔细思考,人体为什么需要经脉?血气同源,气行血行,气血都有营养和运行的特点。

人体为什么需要血?从中医的角度该如何看待血的作用呢?肝藏血,心藏脉,肝属木,心属火,木生火,肝血行于脉中,心神则不断将火气注入于血中,所以血成色红,红色五行属火。因此血行于脉中的功用,是将具有火性的营血通过经脉输送于全身各处,与所到之处的津液、精气相合,化为气,再输布于经俞、皮下肌腠等部位。

经云:“水为阴,火为阳”、“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当水火相遇时,火盛于水则化气。正如五腧穴的井穴,经文说“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经脉络脉中所运行的是营血,血有充肤热肉的功效,四肢为诸阳之本,井穴位于四肢末端,都说明脉中所出具有阳热之性。因此可以说,井穴主出,是脉中的营血由此出于皮下,与脉外津液相合,化气,溜于荥,而注于俞,俞穴是火盛于水的极致,而从经穴开始,阳气减弱,阴津始盛,水盛于火,由气生津,行于经穴,从合穴入于经脉中。

五腧穴的气血运行与十二经脉气血运行不同,十二经脉之始于手太阴肺,终于足厥阴肝,周而复始者,是营血运行于脉中。十二经脉之所出于井,溜于荥,行于经,入于合的,是脉中的血气出于皮下,与脉外的气血相合,从四肢末端,向上回流至肘膝关节处,从合穴于脉中,与经脉血气相合。

五腧穴的重要性

《九针十二原》曰:“黄帝曰:愿闻五脏六腑所出之处。歧伯曰:五脏五俞,五五二十五俞,六腑六俞,六六三十六俞,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俞也。”使用针刺治疗,要知道脏腑经脉的血气生始出入,营卫气血都生于胃腑水谷之精,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血行脉中,气行脉外。而脉内的血气,从络脉而渗灌于脉外,脉外之气血,从络脉而溜注于脉中,外内出入相通。

五脏内合五行,因此其俞五,六腑外合六气,因此其俞六,由于六气生于五行而有二火。经脉十二,六脏六腑之经脉,络脉十五,脏腑之十二大络及督脉之长强,任脉之尾翳,脾之大包,凡二十七脉之血气,出入于上下手足之间。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此二十七气之所行,皆在于五输,是由于十二经脉之血气,本于五脏五行之所生,而脉外皮肤之气血,出于五脏之大络,溜注于荥输,而与脉内之血气,相合于肘膝之间,此论脏腑经脉血气出入。

五腧穴的特点

五腧穴有何特殊性呢?《灵枢·九针十二原》曰:“黄帝曰:愿闻五脏六腑所出之处?岐伯曰:五脏五输,五五二十五输,六腑六输,六六三十六输。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

这里有几个含义:第一、五腧穴是脏腑所出之处,十二经脉与十五络脉之气所行之处。第二、阳经五腧穴包括原穴,阴经原穴与俞穴相合。第三、五腧穴有阴阳五行属性,阴经的五腧穴为本,阳经的五腧穴与之相表里。

五腧穴的五行属性

五脏五所出为井木,六腑六所出为井金,井者“木上有水”——(《周易》)。树木上的水来源有二,一是从天上来,树木之上的水是金气收敛所生;二是从地下来,树木上的水,是木吸收地下之水,而达于木之上。

以四季物候来说明,春季三月木旺,树木上生有露水,水色发青,木根于地,地下有水,自根部而直达于枝叶,树木因此而繁荣,因此阴井为木。秋三月金旺,树木上生有露水,水色偏白,金秋气凉,聚敛天气为水以降,自树木的叶溜入根,秋后枝叶虽枯槁,而蒂固根深,由于秋金之气,抑制树木枝叶生长,而补益地下的水分,因此阳井为金。井金井木确定后,则根据五行相生顺序确定其它五腧穴的五行属性,阴井为木,阴荥为火,阴俞为土,阴经为金,阴合为水;阳井为金,阳荥为水,阳俞为木,阳原阳经为火,阳合为土。

药性与穴性

五腧穴阴经有五,阳经有六,是因为互为表里的阴阳经合为一气,阴经五腧穴与阳经五腧穴合为五行,五行之阴内连五脏为阴,应五行之味;五行之阳内连六腑为阳,应五行之气,五行之气是天之五行,天之五行始于四时之气,终于天之六气,四时之气即寒热温凉,天之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热,所以阴经输穴有五,阳经腧穴有六。

五腧穴具有明确的阴阳五行属性,其阴阳属性源于其所出经脉的阴阳属性,其五行属性源于本身五腧穴的五行属性。五行之阴合五味,五行之阳则合五行之气,阴阳五行属性是中医的辨证治疗的基本内容,并且与中药治疗具有同样的辨证形式,中药的治疗根于药物的四气五味及归经,即阴阳五行和部位,五腧穴可以与其一一对应。

经云:“气为阳,味为阴。”阴经五腧穴井荥兪经合具五行属性:井木,应酸味;荥火,应苦味;俞土,应甘味;经金,应辛味;合水,应咸味。五味在内补五脏之精,分别是酸敛,苦坚,甘缓,辛散,咸软,对应同一经脉的五腧穴配伍补精,合于食之五味。阳经五腧穴加原穴应五行之气,井金,应燥气(凉);荥水,应寒气(寒);俞木,应风气(温);原火,应热气(热);经火,应暑气(热);合土,应湿气(平),同一经脉的五腧穴配伍补气。表里经配伍合药之四气五味,经云:“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阴阳经五腧穴配伍主泻实。

本输针灸的应用

清肝胆之热的最强穴位是侠溪,胆经五腧穴的荥穴,五行属水,水之气为寒,可清气分热;配合肝经行间,荥穴,五行属火,火之味为苦,可清降泄热,两者配伍性味苦寒,功同龙胆草。一病人,头昏头晕,视力不清,面色红,血压高,舌红易怒,针刺行间、太冲、侠溪、阳陵泉、液门,头清诸症缓解。

升阳药物主要包括:柴胡升少阳之气,升麻升太阳之气,葛根升阳明之气。柴胡辛苦微寒,腧穴应阳陵泉、侠溪、太冲、行间;升麻辛甘微寒,应合谷、鱼际、太溪、复溜;葛根辛甘凉,足三里、太白、内庭等。六经辨证以足之三阴三阳为本,手之经脉为标,以五腧穴为主,其它穴位按其位置归纳属性。

《本经》麻黄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合谷穴大肠经原穴,阳经原穴性温热,大肠与肺相表里,肺主皮毛,合谷穴解卫气被风寒郁滞。肺经鱼际穴五行属火,火之味苦,主降泄止咳气逆。合谷配鱼际合性味苦温,主解表降肺气,同麻黄。

太冲是肝经原穴,汇聚在皮毛之精气,通过原穴回流五脏,即“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太冲还是俞穴,五行属土,土味甘,补充后天水谷精微。太冲穴补肝之所藏,即补血之要穴。而胆经俞穴足临泣,五行属木,木之气性温,与太冲穴相配伍,形成气味甘温,入肝胆经之势,性同当归,养肝胆之阴精。

足三里调理中焦脾胃第一穴,天一,地二,人三,三里指中心。主治中气上逆呕吐,恶心;中气下陷腹泻,疲倦;中气郁阻胃痛腹痛。五腧穴为合穴,五行属土,阳经土穴性平,主气逆而泄;相表里的脾经土穴为太白,阴经土穴合甘味,主补脾营。两穴相配,合药性之甘平,入脾胃,合党参,同四君子。

胃经最寒的穴位——内庭穴,针刺按摩均可,清肠胃腑热,症状包括:胃中泛酸,胃气上逆,大便干燥。清阳明经热,面部发热,牙齿疼痛,口臭。单用清阳明经热为主;与足三里配伍清胃热为主。与脾经大都穴相配,形成苦寒之气味,内庭穴气寒,大都穴苦味,功用似黄连,从外而内清泄中焦之热。

本输针灸以四肢末端的五腧穴为选穴配伍,对应脏腑五官属于远端穴,主要作用是调神气,包括营气、卫气、脉气、血气、精气等。而局部选穴主要作用于身体之形气,主要是脏腑的形气的变化,局部选穴的内容在其它章节有介绍。

3

原穴

下期待续……

老师简介:朱燕中

1988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学士学位。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生。2001年至今,在美国天人相应针灸诊疗中心主任。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获东方医学博士学位。《中医杂志》英文版特邀编委。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班导师。

著作:《闯关记我的黄帝内经觉悟之旅》辽宁科技出版社,2013年出版。《灵枢真意集成》辽宁科技出版社,2014年出版。《神农本草经觉悟之旅》人卫出版社,2015年出版。《本输针灸:<灵枢经>学用解难》人卫出版社,2015年。 《中医觉悟一言》人卫出版社,2016年。

免费微课

五运合六气,在人体化生不同的穴性

内容:

1、什么是穴性?以药性对比说明;

2、穴性是由哪些方面决定的?

时间:7月20日(周四) 12:00

地点:朱燕中教授上医网交流群

授课形式:讲课+问答

报名方式:要收听本次微课,请长按如下二维码,添加上医网青青,备注朱燕中微课,随后拉您进群收听。

学习中医,必先学习针灸;学习针灸,必先学习穴位——朱燕中教授正在上医网微课堂平台开展“穴位背后的秘密与逻辑”系列微课,详情如下:

出自正经的腧穴共有361个,每个腧穴都有它独特之处,其背后还有多少秘密?

从五月二十日开始(每周六,持续约半年),朱燕中教授将来带领大家把这361个穴位背后的秘密一一揭开,从经脉开始,逐个介绍每一个穴位的名称来源,定位方法,合乎逻辑的功能主治,以及在中医经典中的介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OA系统都有哪些功能?OA办公系统功能大测评
情侣歌曲大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