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访香港科宝公司设计师刘振华
杨维中
材料网商家
帖子6963 金币0 个 买家积分0 卖家积分0 差评0 注册时间2006-6-3 最后登录2020-1-21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3-3 21:47 只看该作者
注册后无法发帖请发您用户名到手机:17603724448
访香港科宝公司设计师刘振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维中
杨:你作为香港人,你如何评价国产放大器与进口放大器二者间的差距?
刘:个人认为,二者相比国产晶体管机存在的差距会大一些,但真空管放大器的差距并不明显,某些方面甚至还要略胜一筹。因为电子管机中如输出变出器绕制、搭棚焊等纯手工制作的成份比例较大,而这一方面中国人具有自己的优势,某些方面的水准比国外还要更高一些。
杨:是不是因为中国劳动力便宜的原因?
刘: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因为像我们的胆机变压器95%以上是需要靠手工制作来完成的,但技工的工资待遇付出不大,如果国外也这样做那成本费用就起码要高出10倍左右。所以国产电子管机的成本费用可以下得很低,而国外却不具有这一优势。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发现国外的电子管机绝大多数都是采用电路印板来制作的,其主要原因便是因为手工搭棚的生产制作成本太高所致。
杨:你是哪一年出生的?
刘:我是1954年出生的,其实我的原籍是属于客家人的广东兴宁,而我的母亲则是广东梅县人(现广东梅州市),我本人出身成长在香港但小时候的家庭环境状况并不太好,那时候甚至连鞋子、裤子、衣服都没有。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980年到广州看我的一个叔叔,那个时候你们大陆还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时代,买米要粮票,买肉要肉票,买衣服要布票。当时我们港澳同胞回大陆探亲可以享受的一点特权是在饭店可以优先吃饭而不用排队,要等我们先吃完了才轮到你们大陆人吃,我当时心里很不好受。你想,我的叔叔、表兄弟都在外面干等着我,你让我在饭店里怎么安心吃得下去?因为我觉得人是平等的,不应该有什么贫富高低和里外之分。
杨:你一定将这种感情色彩融入到了现在的事业追求之中。
刘:你说的没错,胆机这个东西历来都是比较昂贵而非平常人所能够享受的,所以我一直希望自己设计开发的胆机,能将性价比做得高一些,从而让更多的工薪朋友也能买得起用得起。想必你也应该注意到,我的胆机系列中80%都是平价机种,只有20%的高价机专供有钱人享受。
杨:香港是个Hi–Fi发烧温度很高的地区城市,其中相当一部分发烧友热衷于玩进口名牌音响器材,不知你如何评价?
刘:香港在过去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是英国的殖民地,就像越南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一样,因此在思想、意识、文化、审美、价值观等方面所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比较大。
不过是不是老外的所有东西都那么好呢?未见得。我时常感概Hi–Fi音响这个东西,很多人玩起来时心里上的感受会更多一些。例如英国的很多平价晶体管放大器,薄薄的、轻轻的只用了一只出力很小的电源牛,功率管每声道也仅仅只用了一对,而稍有物理常识的人都知道∶任何物理的做功和再生动力,不管是电能转换机械能或是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它都要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一个人酒足饭饱后可以挑起两百斤的担子,但三餐不吃东西或吃个半饱他可能连一百斤都挑不起了,因为你缺了产生动力和爆发力的热能量,武松如果没有“三碗不过岗”酒力的垫底,可能不光打不死老虎弄不好还会被老虎吃掉。
老外的东西的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它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说一些欧洲的著名品牌胆机在销往东南亚一带地区时,就会经常出现一些打火及变压器温度过高乃至烫手的毛病,究其缘由是因为这些生产国气候干燥所致,它们用电路印板制作完成的电子管放大器适应不了东南亚一带的潮湿气温而极易造成绝缘程度下降,从而经常会烧坏电子管、变压器以及其它元器件。我设在香港的“超域”门市部,就没少接受修理发烧友送来的这些进口电子管放大器。
此外,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对音乐的理解也都不一样,所以外国人做的东西不一定都合乎我们中国人的口味。像比较有代表性的日本天龙,它的声音表现层次感较好但声底偏薄,所以我们听起来会觉得没有多大的韵味。再如美国的某些放大器,它有很重的金属味,其低频十分强劲,高频则亮而夸张,还有德国机的冷中偏硬,就未必会讨中国人的喜欢,当然这并不是说它们的东西不好,只是大家的欣赏习惯和口味不一而巳。
这几年我也经常光顾国内举办的各类音响展示会,很高兴地看到中国音响的水平正在一步一步地上去,尤其是外观工艺水准巳和国外品牌靠得很近,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是细节上的尚需完善。
杨:作为胆机设计师,你是否有自己的设计秘诀和靓声之道?
刘:其实这些东西说穿了并不神秘,如胆机输出变压器的绕制工艺及电容器件对声音的改变,还有电子管在整机安装中的位置以及机械谐振对放大器声音的影响等,这一些都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基本要素。机械谐振通过空气的振荡而返回机箱再传输到电子管而引起的一连串调制反应,最终肯定会影响到整机的声音听感。如胆机避振棒的应用,便是我在1993年至1995年这一段时间里,通过细心观察、琢磨而最终设计出来的。
我等一会给你作一个测试,在测试仪上我可以演示一下无极性电容的实际具有极性状态。如果你在胆机设计中能掌握这些技术,那么整机性能的表现还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杨:胆机输出变压器究竟是用环型的好,还是EI的型好,抑或是C型的好?
刘:其实每一种变压器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绝对完美的东西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的。你说胆机的泛音丰富韵味足,那晶体管机是不是就一无是处了呢?也不是,起码在动态速度感的迅猛反应上胆机是不如晶体管机的,而什么样的音乐类型需要速度感快呢?当然首选是交响乐了。
回到变压器的话题,我注意到世界上有代表性的著名胆机如欧洲的“拉瓜”(品牌谙音),立式造型的它采用了两只845功率管和环型的输出变压器。我听过这台机器,应该说它的动态还是很不错的,但它的韵味则比较差一点而在听感的优势上显得略逊一筹……
杨:你评价它的听感差主要是指它有点太向晶体管机的声底偏硬方向靠了吗?
刘:对,我想这一定和它采用环型输出变压器有关。通常的环型变压器,其Q值(效率)都比较高,效率高的好处是传输快、损耗小、漏磁低,但它如果用在电源变压器上就对了路子,用在输出变压器上则不是太好。因为它的Q值太高,其频响会显得窄了一点,频响两端的曲线其线性会不太平坦而过陡,效率高肯定在瞬间动态和速度感上能获得比较好的效果,但却匮乏了那种胆味,这也许就是“有得必有失”吧,所谓“鱼与熊掌兼得”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而巳。不过,总的来说“拉瓜”这款胆机还算是不错的,因为其它采用环型输出变压器制作的品牌胆机,那听感就差得很远了。
双C型的变压器虽然Q值稍低一点但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但凡事又都不能一概而论,像被发烧友奉若神明的麦景图275精典名机,那听感相当不错却很少有人知道它用的就是双C型变压器。也许你会觉得这很矛盾,但麦景图275在电路设计中采用了非同一般的电流、电压负反馈调整,所以它的声音表现竟然超凡脱俗。此前我曾认为胆输出变压器采用EI型是最佳方式,但现在来看此观点有点过于武断。
客观而言,采用EI型输出变压器制作的胆机比较容易获得成功,或者说至少不会差到哪里去,因为它不需要对电路作出特别的调整。一代名机马兰士9在采用EI型变压器的同时,也实施了双管齐下的电压、电流反馈手法,所以它的声音更要胜过许多一般的机器,这意味着既使是简单的电路如果设计优秀的话,往往也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不过就个人而言,我还是倾向于喜欢采用EI型变压器,因为它比较容易获得好的效果。法国的一款著名胆机“杰得士”(品牌谙音),除了采用EI型变压器之外,电路中还采用了负反馈和正反馈并举之手段,实践表明适量的正反馈可以提升胆机的泛音表现,故聆听起来音乐韵味更浓,但如果过量的话则又欲速不达而一适得其反。
杨:你如何评价时下几只常用的电子管?
刘:应该说每一种电子管都有自己的个性,如300B比较擅长表现人声和弦乐,但它的缺点是输出功率较小(单端放大时),所以只能去推一些灵敏度不太低的音箱。6L6在低频端的优势方面是其它胆管所不具备的,而KT88的动态优势也是别的胆管所无法比肩的。我比较欣赏日本人的刻苦钻研及创新精神,像845、211、805、813等所谓的高频通讯专用发射管,以前就从未有人能想到用来做音频放大器,但日本人却想到了。当然我们中国人也不错,80年代也曾采用南京熊猫的805管做出了非常出色的放大器,那声音表现也令人称道而很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SRPP电路的高频分析力比较强,但低频解析力则显逊色一点,如果这种电路中再用上高频比较好的管子和电容及输出变压器时,那出来的声音效果就很容易偏到一边去了。所以在胆机的整体设计上,设计师要擅长针对不同电路的特点,善于将不同风格个性的元器件作适当的搭配和互补,这样才会做出淳和、平衡的声底出来,如何扬长避短、避实就虚体现了一个设计师总体把握的驾驭能力和设计水平。
杨:北京欧博公司刘朝晖也曾解剖过不少进口胆机的输出变压器,发现有用蜡来填充封装线圈绕组的,据说对声音的韵味很有提高。
刘:此话没错,也有用沥青和石蜡来封装的,不过胆机在大批量生产时采用绝缘漆封装的还是居多,因为考虑到长时间的使用,绝缘漆的可靠性会更高,英国胆机以前甚至有像油浸电容那样用油来浸泡整个绕组的。除上述之外,现在还有采用环氧树脂一次性封装线圈绕组的,当然它们在声音听感上肯定是不尽相同的。
在实际校音中,我发现碳性电阻虽然存在误差值较大的不足,但AB比较却表明它对提高电子管机的胆味很有帮助,因为它是无感的,所以日本的胆机制作发烧友很喜欢用这种碳性电阻。不过由于碳性电阻的实际阻抗值与标称值误差较大,所以选用时要用万用表精密筛选,此外它也不太适宜用在温度较高的电路场合。
实践告诉我们,用电路印板制作的胆机和手工搭棚焊制作的胆机二者相比,既使是采用同一电路其听感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的优势在于稳定性较高及便于标准化大规模的上量生产,但它的音色表现肯定要逊色于手工搭棚焊。因此我日后很希望找出这种差距的根本所在并将其科学的理论化,而不能老是满足于停留在一种发烧的臆念揣摩和主观感觉上。
杨:有些设计师在胆机制作中主张采用纯银线,你对此有何评价?
刘:其实这还是一个匹配的问题,关键要看你采用的是什么电路和元器件而不能一概而论。线材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电路中的关键器件,如果你整个电路的高频特性很好,那么你用银线则往往物极必反而偏向冷硬,所以我仍然要强调冷暖互补刚柔并济,这里面要注重的几个环节是电路和线材以及线材和元器件之间的相互匹配性。
这也就好像是炒一盘菜,如何能将它做到色香俱全美味可口,全靠掌勺的大厨师巧妙运用调料及把握火候的分寸。我想一台胆机如果仅仅只要全部用上补品猛料就能靓声的话,那也用不着设计师去绞尽脑汁了,用猛料往上堆不就得了。所以我也经常反思音响发烧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而最终我以为可用“平”、“靓”、“正”三个字来概括。“平”既便宜而不贵,“靓”则指外观造型端庄、漂亮,“正”是说声音的听感要标准且耐听。
“科宝”的胆机外形以采用镜面的不锈钢而见长,虽然它的材料价格成本并不高,但视觉效应上很容易获得明亮、堂皇的印象,而且也不需耗时费力的再进行机加工处理。我以前也曾经采用过钢板镀铬的方式,但除成本很高之外也极易因两种材料的不同而造成钢板镀铬层的脱落。不过发烧友在采用不锈钢自制胆机底台时也应注意,即必须在不锈钢的机身里再附加一层普通钢板作一个衬板而让整机形成双层结构,其原理相当于交流接触器的磁短路环,否则极易引起磁回路的噪音干扰。
杨∶作为批量生产胆机的厂家,你们在电子管的筛选上如何处理?
刘∶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先将电子管作动态老化性能的测试,即用一个摆幅不定的交变信号让电子管工作24小时后,然后再作静态测试筛选而完成一致性的配对。在这一过程的实施中,能有效地剔除一些有潜在品质问题的不合格电子管从而确保胆机出厂后的品质稳定性。
也许有人对国产电子管颇有微词,不过他们在市场上能够买到的一些电子管, 其实很多都已经预先被厂家筛选过一道,所以严格来说那都是一些二手管。我当然也注意到,市场上的一些俄罗斯管、捷克管、南斯拉夫管等等,其实也存在着这一现象,所以它们的品质也是参差不齐的。应该说这几年的国产电子管品质也还是不错的,所以我一直在自已的胆机中喜欢使用国产电子管,这其中也包括大陆、台湾、香港生产的电阻与电容。
很多香港、台湾发烧友都很喜欢玩国产音响,不少人都是利用星期天过深圳、珠海的海关反串到广州来买东西,当天去当天回的很方便。音响这个圈子里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围城” 现象很突出,我们外面的人玩进口玩腻了想进大陆来淘金,你们内地的发烧友又对外面的东西崇拜的不得了,这实在是一个怪圈。
其实很多中国制造的电子管都出口国外,老外的价值观是只要你的东西好他就认同而不以出处论英雄。对“性价比”的追求可以说是人的一种天性, 谁也不会花大把的钱去买并不怎么样的东西,西方人购物往往更讲究“物超所值”,难道你真以为他们的钱会多得没处用了?这显然没道理。只可惜现在的国产电子管生产厂家已经不多了,除了柳州的“桂光”剩下一点点之外,就只有长沙的“曙光”和天津的“传真” 这么一两家了。
杨∶你设计的“参考一号”中,每声道的两个前级电压放大管用的是什么型号?
刘∶第一只是6SL7即6N9P,第二只用的则是6SN7也即6N8P,这几只管当然也可以分别用ECC35、CV569和ECC32、CV181来代换,这些管均属8脚的GT管。作AB比较时,我发现这几种管子的特点是音乐味很浓,因为它们的屏极和玻璃壳都很大,所以听起来的空气感极好。不过这些管子也有不足,就是制作中它的噪音较难控制,当然如果设计到位的话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由于两只末级805功率放大管的温度很高,所以我设计了莲花式护罩来隔离它们的温度。我曾经做过一个小试验,用焊锡丝一圈圈地旋绕在805上, 结果竟然不到一分钟就全部都溶化了,因为它的温度超过了260度,而845管的温度也超过了200度,所以制作这一类型的胆机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安全保护而需要进行特别的处理。
杨∶目前科域公司亟待开发的胆机是哪一款?
刘∶应该是首推“DU–2i”的改良版“DU–2.8i”, 其中的“i” 是指合并机的意思, 这款机将原来的4只EL–84(6P14)管换成了石墨顶的8脚GT管6V6。6V6在圈内素有小300B之称, 其听感十分接近300B而柔美淳和,所以非常擅长人声、弦乐的表现。它的外观造形及结构与“DU–2i” 如出一辙,但输出功率亦可达2×11W。 这款合并机的零售价将定位在国内工薪一族发烧友都能接受的价位,它将代表我的设计水平和对声音的理解与诠释。
[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07-3-3 22:39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jldjld
卖家积分 +1
不要错过好文章!
2008-11-12 23:42
UID6616 帖子6963 精华1 金币0 个 买家积分0 卖家积分0 差评0 阅读权限100 来自湖北武汉 在线时间7798 小时 注册时间2006-6-3 最后登录2020-1-21
查看详细资料
TOP
红色名字加亮显示的店铺为5000元押金店铺,紫色为2000元押金店铺,特此公告
【胆传真】
材料网商家
帖子4759 金币0 个 买家积分0 卖家积分0 差评0 注册时间2005-12-28 最后登录2022-4-3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2#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3-3 22:23 只看该作者
注册后无法发帖请发您用户名到手机:17603724448
刘设计师对胆机设计,制作的理念很科学,中肯,学习了!
UID27 帖子4759 精华0 金币0 个 买家积分0 卖家积分0 差评0 阅读权限100 来自武汉 在线时间6752 小时 注册时间2005-12-28 最后登录2022-4-3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大东风
小学生
帖子78 金币0 个 买家积分0 卖家积分0 差评0 注册时间2006-6-9 最后登录2008-2-14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3#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3-4 13:25 只看该作者
注册后无法发帖请发您用户名到手机:17603724448
很多香港、台湾发烧友都很喜欢玩国产音响,不少人都是利用星期天过深圳、珠海的海关反串到广州来买东西,当天去当天回的很方便。音响这个圈子里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围城” 现象很突出,我们外面的人玩进口玩腻了想进大陆来淘金,你们内地的发烧友又对外面的东西崇拜的不得了,这实在是一个怪圈。
但如果不是那样,那么就不好交流了/.就像吃苹果,你说你好的吃,我怎么知道是否真的好吃呢?只有大家交换一下,那才知道.说实在的,嵩洋风现在很厉害,我这段时间长在"中国音响DIY论坛"里混,那里的人嵩洋很厉害,一台石机几乎全是外国零件.连插头啊那些洋垃圾都当宝贝了.不过想深一层,那都不怪得别人,中国人太不争气了,眼里都是钱,自己不去搞开发,就懂抄别人的成果.我平常也帮同学修修机子,一些300~400元的功放,里面用的料垃圾得不能在垃圾了,为了增加重量,就在变压器和功放板下加个水泥做的石块来误导消费者.每看到这样的机子,我都会不自觉的叹气,就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醒悟呢......................
直到现在我都很庆幸自己来到这,能认识到胆传真和杨老师,虽然我没做过胆机,也没听过胆机.但来到这我却学到不少的东西,如果要我说我说不出,但就是学到了东西,不单是技术,还有做人道理.不知道是不是老师们因为玩胆机的关系呢,我总觉得胆机不像石机.我个人看法是:胆机是既古老又前卫的东西,玩胆机能修养一个人身心.慢慢的会让胆机来改变自己,烧出像胆机发出那温暖却不刺眼的暖光,很温和,很亲切.
很羡慕杨老师哦,能去那么多的地方.杨老师的文采很好,我这个外行都能看懂.来赞一个!!
和 老师你们聊天调养了我,我给你门改变了,我是这么觉得的.
希望能像各位师兄一样,能有好的电子技术.
UID6740 帖子78 精华0 金币0 个 买家积分0 卖家积分0 差评0 阅读权限30 来自广东珠海 在线时间59 小时 注册时间2006-6-9 最后登录2008-2-14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杨维中
材料网商家
帖子6963 金币0 个 买家积分0 卖家积分0 差评0 注册时间2006-6-3 最后登录2020-1-21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4#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3-4 18:02 只看该作者
注册后无法发帖请发您用户名到手机:17603724448
引用:原帖由 大东风 于 2007-3-4 13:25 发表
很多香港、台湾发烧友都很喜欢玩国产音响,不少人都是利用星期天过深圳、珠海的海关反串到广州来买东西,当天去当天回的很方便。音响这个圈子里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围城” 现象很突出,我们外面的人玩进口玩腻了 ... 能和大东风朋友交流很高兴,谈到音响这个东西大家都有自已的观点和见解,自然我也有自已的看法,当然或许我由于涉足媒体再加上跑的企业很多且接触的各地朋友不少,所以感受也就多一些。
要谈的话题很多,如果从头说起恐怕得几天,不妨就谈一谈国产音响吧。音响是泊来品,在中国发展至今不超过20多年,因此内涵和积淀都要比国外浅,我们的企业受中国工业基础薄弱的制约,因此有些好的器件不能自已制造,只能选用老外的东西,此外由于中国没有经历过西方的资本主义阶段,匮乏雄厚的基础,从而在大工业制造上落后人家不少。
其实,不光是音响,轿车、电视机、IT(核心技术)、冶炼....,都同样存在弱势,这是一个大环境的差距。上面谈的只是硬件,再从软件上来看,即人的素质上来看,也有差距。这里所说的人的素质,更确切的说应该是指民族素质,包括所受到的良好教育、家庭背景、社会文明程度和好的机制......。
如上所述,中国要真正成为世界性的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对于每个中国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是仅仅只满足于喊几句“抵制日货”的口号便能解决的。当然,国产音响这些年有了不小的进步,但问题是你进步别人也在进步,甚至进步的幅度更大,所以我们还要努力才行。
[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07-3-4 18:15 编辑 ]
UID6616 帖子6963 精华1 金币0 个 买家积分0 卖家积分0 差评0 阅读权限100 来自湖北武汉 在线时间7798 小时 注册时间2006-6-3 最后登录2020-1-21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杨维中
材料网商家
帖子6963 金币0 个 买家积分0 卖家积分0 差评0 注册时间2006-6-3 最后登录2020-1-21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5#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3-4 20:17 只看该作者
注册后无法发帖请发您用户名到手机:17603724448
引用:原帖由 杨维中 于 2007-3-4 18:02 发表
能和大东风朋友交流很高兴,谈到音响这个东西大家都有自已的观点和见解,自然我也有自已的看法,当然或许我由于涉足媒体再加上跑的企业很多且接触的各地朋友不少,所以感受也就多一些。
要谈的话题很多 ... 其实,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石振宇教授谈国产Hi–Fi音响的外观设计
杨维中
石振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教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同时也是欧博公司“水滴”造型CD机的外观设计者。尽管我和他是头一回见面,但石教授显然很能唠嗑,到底是当老师的,况且又是北京人┅┅
国产Hi–Fi目前正面临着一场整合,现在大家都在往几千块钱一台的机子里扎,如果跳不出这一点,那就不是你把别人踩死就是别人把你踩死,从而最后所剩无几。所以说,我们的视野要更开阔一些,必须跳出这个土围子。
我们的产品还缺乏深度,一些企业似乎是在为赶展会而开发产品,结果产品还不成熟就仓促推出市场,而这种后果是非常可怕的。有些新机器你打开一看,会发现某些细节还没有完全吃透,一些CD唱机用得都是几年不变的廉价转盘机芯,不是飞利浦CDM12就是索尼的213,因此没有制造高档机的基础。
采用低档转盘机芯也能做出像样的声音,但是在机器的减振方面却存在着先天不足。机芯的电机一旦高速旋转起来,其振动是非常厉害的,我试过拿磁铁往上一贴,声音会有明显的变化。那么我们能不能考虑把这个电机挪下来,然后哪怕是用一比一的皮带传动也许都要好得多。
国产CD机碟舱里还存在很多死角,尤其是一些采用掀盖式的新款CD机,碟片在盒舱里飞速旋转时会有一大堆的风,并会由此形成涡流而导致旋转的碟片产生仰角。为什么大家不开动脑子来深入地研究一下这个问题?能不能在CD碟片的下坡处把气流倒起来?然后在它的上舱盖再将气流压下去,从而形成一个非常良性的回路,这样就能使CD片的播放处于最佳平稳状态。
现在好像大家都很注重音响的声音和外观工艺了,但却很少有人考虑如何在一台机器中注入更多的人文理念。一件产品如果变成了商品,你就必须要去考虑它所针对的消费人群,日本人为此提出了“在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地点,要为特定的人群提供特定的产品”理念。因为一个商品被消费者买回家以后会有很多的问题要出现,它包括了好用、好看、搬运组装、#作方便、性能稳定、耐用、售后维修等等,而且商品在完成了历史使命一旦成为废品之后,还存在一个如何回收处理的问题,从而形成了一个商品的系统链。
国产Hi–Fi音响现在似乎还仅仅只是停留在“产品”的概念上,还缺乏从应用角度去确定进一步的研发方向。比如说最简单的控制键纽,你不管它是圆的还是方的或者这么旋还是那么扭,各厂家好像基本都一样而八九不离十,孰不知这其中却充满学问。一些厂家近期推出的一些放大器或CD机,它们的控制方式设计也都还有完善的余地,尤其是按纽、旋纽、拨纽的界线尚待进一步划分清楚。这其中涉及到设计语言,也叫语译学。这也是我们的学生在大二时就要研究的一个课题,其实一个设计优秀的控制键纽,既使在它不附以任何文字注明的时候,也应该知道它的用途以及如何使用。
比如说一个应该旋转的纽,它肯定就要带轮。而一个有档位设置的纽,它的#作手柄就一定要带压花纹,这就是一种提示,因为只有这样它旋转起来的力度才足够大。马克•菜文森的放大器,它的控制旋纽很光滑,这表明它的#纵将会非常轻松自如。而像一些可以按下去的键纽,它的语译学是什么呢?就是它的顶端平面一定会有一个凹下去的小酒窝,你一看就知道它在#作中肯定是要往下摁的,只有这样它才是到位的。所以一些键纽不管它是拔出来才能转的,或者是摁进去才可以左右滑动的,它都必须符合语译学的设计理念。因此音响外观的设计不单单只是一个是否漂亮的问题,它还牵涉到很多人文理念。
音响的造型还有一个比例匀称的问题,如果头大身子小就有头重脚轻之嫌了。假如我给同学一个圆球和一个方块,要求他们去解决二者之间的大小,那么肯定有很多同学会做成圆球大方块小或者方块大圆球小。为什么呢?因为当圆球小方块大的时候,它们是脑袋和肩膀的关系,这是人们所看习惯了的。如果是圆球大方块小,则又可以理解成是脑袋和脖子的关系,从而也合乎常理。但我相信绝少是圆球和方块一样大的,这就是习惯视觉所产生的一种审美现象,其中的学问很深。
一些国产CD机喜欢用兰光来作为显示屏,这其实不尽合理,因为兰光的传递距离很短,所以很多人会看不清楚而只能眯着眼睛瞅。我还认为CD机的仓门应该设计成是倾斜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在机加工上会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在结构上稍作一些调整,这样设计它的可视性就非常好。一台放大器的音量旋纽,通常的做法是在上面冲一个小点来指示音量的调整位置,其实它是看不出来的,所以如果我来做这个旋纽,我会在上面做一根小棍来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你拨到哪了我立马就能一眼看到。
很多设计师对Hi–Fi器材注重的是产品本身,但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使用产品的人。因为产品最终是为人服务的,所以什么样的产品便为人提供了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因此一切以人为本才对。更早些的时候,大家还只是体会到机器对人的尽职,但是当大家的产品都走到同一个水平线上的时候,更激烈的竞争就会体现在产品对人的一种关心上。像汽车行业现在就走到这一步了,有些车在被撞之后连门都瘪了,但是它都能紧急自救而让乘客逃生,这就是产品服务于人的典型范例。音响其实也应该是这样,你的外观,你的色调,你的重量,你的摆放,你的性能,你的#作,都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核心。
一些国产音响外观抄袭的痕迹很重,但制造工艺却难以达到人家同等水准而形似神不似,这也是一些设计师和机加工厂颇感到困惑的一点。其实世界上根本没有一种工艺是绝对完美的,也没有一种材料是没有缺陷的,但是怎样去使产品尽善尽美,这就要求设计师善于扬长避短,从而充满智慧。像一些放大器的机壳面板,当采用三四块铝板拼合组装时,它的积累公差就不容忽视,那为什么不采用错落的方式来衔接呢?一旦错落起来那工差的问题不就好解决了吗?
Hi–Fi产品的外观设计还有一个风格连续化的问题,很多厂家推出的机器外观没有连续性,跟着潮流走而几乎天天都在变,以致于最后永远找不到“自我”。而好的音响一定要有代表自己的符号,像马兰士的典型符号就是它面板上的那块圆表,麦景图呢?它的湖水兰机械式指针则成为不朽的象征,所以你打老远就知道这是马兰士,那是麦景图。
一个好的外观设计有时会出人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比如说212汽车的灯,看上去就很像是人的一对眼睛,因为它有表情、有眼神,所以你再看长春一汽的大解放卡车就会很难受,为什么?因为它整个就像是一只蝗虫。当然,也有一些音响的外观第一眼并不中看,但这也是一种风格。从而就像一位女人,或许长得并不漂亮,但接触之后你会发现她品行不错,由此而越看越顺眼。另外一些女人,脸蛋长得很漂亮但是人品太差,所以相处的越久你会越感到她寒碜,这就是内涵气质在起决定作用。
好的外观设计能令人产生美妙的联想,所以一些著名的世界铭器,如麦景图、SEK、KRELL、LINN、Jeff Rowland、MARK LEVINSON等,都非常重视形美设计。像KRELL,它的第一代、第二代以及现在的第三代产品之间,你甭管它怎么变,但仍然有很多内在联系而不会出现断层。反观我们的一些产品,今儿弄一个样,明儿再弄一个样,让人一瞧就觉得设计师没主意而找不到了北。
一个出色的外观设计也应该是不留痕迹的,过份雕凿的东西反而不好。这一点用文字来表述就是–“豪华的东西必然繁琐,繁琐的东西必然雕凿,雕凿的东西必然小气。反之,简单的东西必然朴素,朴素的东西必然厚道,厚道的东西也就必然大气”。所以欧洲人设计机器会尽量减少开关和控制键纽,一台收音机的4个波段FM、SW1、SW2、MW,它一个纽可以全搞定,但日本人会搞成4个从而去满足某一部分人追求繁琐的消费心理。
日本机器虽然匮乏大气,但它的工艺却是一些欧洲国家所不及的。你拆开任何一台日本机器,会发现它的每一个细节都不知推敲了多少遍而精心所为,一些复杂的多声道AV放大器它照样非常地生动、严谨,而这和它的民族属性有密切关系。国产Hi–Fi前几年跟进口品牌跟得很紧,这两年逐渐有了一些小突破,但离找到“自我”仍然还有一段距离。
机械加工有标准件之说,而Hi–Fi也应该有Hi–Fi的标准件,因为只有形成了标准件你才能具有一定的生产量,才能去降低成本,也才能始终延续一种风格。我们设计师所要改变的,只是电路或者外观上一些小的变化以便于型号的升级延伸,如果每开发一款机型小到连镙丝钉都得全盘推翻重新再来,那企业就太累了。
像CD机的减振,其实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倘若能在机器的四个边角各设计一个顶锥,然后小心翼翼地搁在机架上,它在稳重性上就十分有效果。而且其它的胆机、前级、后级都照着这个法子来,那么全系列的Hi–Fi机器就具有了一种符号,从而找到了“自我”。
2005年1月20日
[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07-3-4 20:24 编辑 ]
UID6616 帖子6963 精华1 金币0 个 买家积分0 卖家积分0 差评0 阅读权限100 来自湖北武汉 在线时间7798 小时 注册时间2006-6-3 最后登录2020-1-21
查看详细资料
TOP
红色名字加亮显示的店铺为5000元押金店铺,紫色为2000元押金店铺,特此公告
杨维中
材料网商家
帖子6963 金币0 个 买家积分0 卖家积分0 差评0 注册时间2006-6-3 最后登录2020-1-21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6#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3-4 20:22 只看该作者
注册后无法发帖请发您用户名到手机:17603724448
引用:原帖由 杨维中 于 2007-3-4 18:02 发表
能和大东风朋友交流很高兴,谈到音响这个东西大家都有自已的观点和见解,自然我也有自已的看法,当然或许我由于涉足媒体再加上跑的企业很多且接触的各地朋友不少,所以感受也就多一些。
要谈的话题很多 ... 音乐与音响的文化----访羽商于建兵
杨维中
杨∶我很爱中国民族音乐,但又觉得我们的艺术家在演奏表情上似乎凝重的成分太多了一些,好象民乐天生与笑容无缘。像谭利华指挥中央乐团为吕思清的《梁祝》协奏,以及王国潼、闵惠芬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等。其实这些音乐也并非是从头悲到尾的,像《梁祝》中再现两人恩爱的小段落时,那些小跳跃进的音符,以及《二泉映月》尾声部那种无比向往的起伏高潮,为何在情绪上就不能更加生动、愉悦一些呢?
于∶不同的指挥对乐曲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一个好的指挥并不是仅有在台上比划的那两下子,台下的能耐也极其重要。平心而论,像卡拉扬的指挥就没什么看头,他的动作幅度很小,他的功夫全在排练中。他已经把乐队调教到了这种地步∶乐手自己已知道该干什么,甚至不要指挥也能照常演奏。指挥只是时不时地给乐队暗示一下,“那个地方我以前跟你们排练过,你们可要按着我讲的去做┅。” 而乐队马上就能理解他的意图,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照不宣的相互默契。
你刚才提到了《二泉映月》,这里面有一段背景需要交待。1950年,当时杨荫浏(中国民乐理论权威,曾著有《中国音乐史学》) 与曹安和到江苏无锡找到阿炳。那时的阿炳还不是名人,只是一个民间艺人。他自从眼睛瞎了以后便有一点迷信了,胡琴挂在墙上被耗子咬了个洞,阿炳便认为不能再拉琴了。杨、曹二人只好临时去找了一把胡琴来,阿炳开始时表示自己好多年没拉了,手很生,不过后来还是演奏了几首曲子,被杨荫浏用钢丝录音机录了下来。这几首二胡曲是《二泉映月》、《听松》,还有《寒春风》。琵琶曲则录下了《大浪淘沙》及另外一首。录完音以后,阿炳自己听了很不满意,并表示希望过些时候再来录,效果一定会好一些。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没俩仨个月他便去世了,所录的音乐由此而成为绝响。
《二泉映月》是多段式结构,阿炳一共拉了七段,后经完善改为四段。琵琶曲《大浪淘沙》真的是忒棒了,它既有江南的风格而又不流于肤浅,它不像江南的民歌小调随口一唱就过去了,而是有一定的内涵。我的老师王国潼对阿炳研究得很深刻,我觉得他演奏的《二泉映月》应该是最接近阿炳本人原来的精神和所要表达的意境。我个人不太接受像江苏南京一带流派拉的《二泉映月》,其演奏风格太油滑。阿炳的作品还是很凝重的,你细细听去很有内涵和风骨。
不得不指出,现在的一些电影把阿炳塑造成一个民族英雄,这未免过于牵强附会。严格地讲,作为当时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民间艺人,阿炳还没有那么高的思想境界,谁给我饭吃我就给谁拉这是很正常的。阿炳的眼睛究竟是怎么瞎的?其实他的生活是既放荡而又穷困潦倒的,我觉得这才是活生生的一个人,也才是符合当时历史背景的。据说,电影圈里有人又要拍刘天华了,我不知道他们又会把刘天华折腾成什么样子。这些人,说白了根本不理解音乐,不懂音乐,总以为一沾了点音乐就特神圣、特怎么似的┅┅
《二泉映月》这首曲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适宜作很轻松的诠释,它的曲名虽然叫得很浪漫,但实质上是借景抒情。瞎子阿炳这个人的心胸是很郁闷的,但他又有很刚烈和很有骨气的一面,我们从他的音乐里时而委婉彷徨、时而铿镪激昂的旋律中,可以很生动地感受出来。中央乐团曾演奏过吴祖强将该曲改编成的弦乐合奏,应该说很美、很美,因为西洋乐器的那种和谐,那种音准,以及所发出的那种特有的华丽共鸣声,简直是美妙绝伦。但也有人对这种过于沉醉在月色湖光之中的演奏风格持有疑义,认为旋律固然优美动听,却少了几分真实感人的沧桑感。
日本的小泽征尔也曾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奏过《二泉映月》,后到中央音乐学院作交流并聆听了姜建华(姜建华当时还只是该院学生) 用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听完后他激动的热泪盈眶,认为自己对阿炳的理解还太肤浅,并说∶“我要是早听了你的演奏,前一天也就不敢在北京红塔礼堂来指挥《二泉映月》了。” 所以说,外民族的人理解我们中国人的音乐,会始终存在一个深度的问题。
杨∶请问于老师,你原来主攻哪一门乐器?在哪一个乐团?
于∶就是拉二胡。我只有几岁的时候就开始拉,后来一直在专业文工团拉二胡。开始是在工程兵文工团,后来又调到了武警文工团,接着又改行去搞音乐创作,录音监制和现在的音响制作。1985年以后我就没再拉二胡了。我认为研究乐句和读谱子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剖析作者内心思想、情怀的时候,你真把谱子读透了也就读懂了作者。所以我又觉得对音乐的理解,不但与民族的属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有一个理解深度的问题。
杨∶作为一个涉足音乐、录音、音响的资深专业人士,你对音响发烧友有什么希望和告诫?
于∶如果仅从做生意的角度,我会说很多言不由衷的话去劝大家买音响和不断地升级换器材。但是我不能这样,我会对发烧友说,当你有了一套素质不错的器材后,就不要折腾了。剩下的事,你好好听音乐,因为音响只是一个工具,它就是用来听音乐的。另外一点,发烧友在选购音响时,我觉得技术指标既要注重又不能作为唯一依赖的标准,因为音响最终还是要声音好听,那么你觉得顺耳好听就可以了。当你在把握声音的尺度时,不要一味追求高频去得尽不尽、低频扫不扫裤管、中频厚不厚,什么胸腔音和鼻音以及头腔共鸣等等。
你要抓住一个实质,就是声音的那种气质。声音也是有气质的,它或者亮丽,或者粗犷,或者温馨,或者纤细,你喜欢什么呢?这正如男人择偶看女人的眼光一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审美标准,那你为什么要去听别人的话呢?当你确实拿不准的时候,你可以去参考别人的建议。一些专家也好,一些有经验的写手也罢,他们只能给你提供一点引导,主意还得你自己拿。
所以我还是要强调,当你买了一套器材后就别穷折腾了,十全十美的东西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的。你喜欢某一点,那么你就去追求所要的那一点好了。器材拿回去后,你觉得还可以就好好听音乐。一定要好好听音乐!它可以给你的回报会更多,在心致上、情感上、健康上,都对人有很大的益处,使你的人生和情感世界更加丰富、更加完美。而音响器材硬件却给不了这么多的回报,它能做到的就是尽量把音乐忠实地播放出来。
我不太赞成发烧友拼命地折腾器材,折腾到最后他会忘记买音响的初衷是为什么。今天上张三那换条线,明天去李四那弄个架子,后天又到王五家换个功放,忙得屁颠屁颠跟什么似的。我觉得这样玩很匠气,很不值得,刻薄地说简直是在浪费时间,是在耽误自己的生命。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一分一秒都是宝贵的,而且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杨∶我对你的公司取名“羽商” 很感兴趣,很想讨个说法。
于∶其实稍懂音乐或熟悉中国民乐的朋友都知道,中国的音乐在过去采用的是工尺谱来记谱,像阿炳和中国民间音乐都沿用此记谱方式。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即“1、2、3、5、6” ,统称为五音,即∶工、商、角、徽、羽;其中的羽商为“LA、RE” 二音,这两个音为4度音程关系,属谐和之声。以此来寓意Ciassic(艺术家)既是民族的,也是和谐优美的。此外,以羽商来命名公司,也与我演奏二胡有关,因为二胡的音色是柔美和谐的。
杨∶北京的方言文化极具有个性,我们会经常听到港味十足的“衰声”、“脚软”、“幼细”、“靓声”之类形容词,而北京人则喜欢用“顺”和“溜”之类简而概之,语言贴切简练。而北京人的善侃也是举世闻名的,不知于老师有何感概。
于∶其实我并不是地道的北京人,但十几岁就来北京了。北京的语言风格应追朔到清朝,北京一度是元、明、清三朝国都,而元朝又是中国杂剧最兴盛的时期。杂剧包含的内容很广泛,它属于口头文学艺术,故初步形成了北京丰富的语言雏型。
但是北京这些年来的语言风格正在消失和蜕化,真正的老北京方言外地人不太容易听懂,但一旦听懂了却很有韵味。尤其是《老舍》的茶馆之类便京味十足,其中方言里的“哏”字用得很多,“哏”的含义近似于相声表演中的包袱。北京语言是民间的语言,完全是老百姓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的语言,而不是从书本中套搬来的,其特点是流畅、简洁及逻辑性强。描述事物前因后果表达的很清晰,几句话就交待清楚了。但近些年随着南北交往的机会增多,北京方言受到外来侵袭,加之四合院居住方式已被楼层建筑取代,故那种浓郁的京城文化正在逐步退化。
所以我觉得北京的这种方言,注定是要在四合院和小胡同里的特定生活方式中才能存息下来。比方说,清早从小胡同里一出来抬头就是一句∶哎,大妈您老早啊!┅今个儿干嘛去?┅晚傍晌吃什么?┅
北京方言有新派京味和老派京味之分,像老舍就属典型的老派京味。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于是之的告别演出,上半场是他本人演,下半场是他的学生代他演。你瞧他那一招一式,绝对是世界级水平,忒棒!能将一个地方语言艺术发展到这一步,恐怕也就只有北京。北京人现在承接下来的是元、明、清三代所沿袭下来的传统,也许唐朝是西安语言最精彩,再往前追溯则又是洛阳、开封了┅┅
UID6616 帖子6963 精华1 金币0 个 买家积分0 卖家积分0 差评0 阅读权限100 来自湖北武汉 在线时间7798 小时 注册时间2006-6-3 最后登录2020-1-21
查看详细资料
TOP
noodle
幼儿园
帖子15 金币0 个 买家积分0 卖家积分0 差评0 注册时间2007-3-1 最后登录2008-5-4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7#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3-5 17:02 只看该作者
注册后无法发帖请发您用户名到手机:17603724448
仔细阅读学习了杨老师的采访文章,一问一答中让我进一步认识了胆机!
确实,如文中所提,我们真的不应当崇洋媚外。国产的东西其实也有很多是非常不错的。我曾在一个广州朋友家里听了他自制的一套前后分级推挽胆机,用的就是南京6L6的古董胆,音乐味很浓,感觉很好!
UID17271 帖子15 精华0 金币0 个 买家积分0 卖家积分0 差评0 阅读权限20 在线时间42 小时 注册时间2007-3-1 最后登录2008-5-4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杨维中
材料网商家
帖子6963 金币0 个 买家积分0 卖家积分0 差评0 注册时间2006-6-3 最后登录2020-1-21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8#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3-5 18:15 只看该作者
注册后无法发帖请发您用户名到手机:17603724448
出国归来话胆机(上)------------访北京欧博音响技术公司总经理刘朝晖
杨维中
以制造电子管放大器而著称的北京欧博音响技术公司,近一两年来除了满足国内音响爱好者需求外,一些产品还打入国际市场远销欧洲和日本。2001年七月下旬,笔者在北京邂逅刚从德国法兰克福国际音响展归来的该公司总经理刘朝晖。。。。
刘:现在看来,国产音响正朝着国外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Hi-Fi音响将是极少部分人的市场,但又不会消失。人们在物质生活满足以后必然会追求精神上的生活,但听音响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国外这方面的消费不是盲目或攀比,而是一种理智和需要,比如有人只买两千元一套的家庭影院能够出声就行,还有一类人就只想看电影不想听音乐,但家里的系统弄的跟电影院一样,花了十万二十万而且电视机很个大,你不能因此说这个人没有品位。还有一些人则拒绝看电影,家里也没有电视机而就只有一个LP用来专门听音乐,他们甚至连CD都不听。当然在听音乐的这一群人当中又有分类,比如有些人觉得今不如昔,什么都是老的好,他们十分热衷于去收集些诸如8B、阿尔泰克尼音箱一类的老牌音响。
杨:你刚才提到的8B是一款什么机器?
刘:就是马兰士胆机,我这次还带回一台,到目前为止,它仍属于EL34机中的一代经典,因此在海外很有名气。在它的基础上还有马9(即马兰士9),这也是胆机史上的一个神话,曾有不少人仿它但最后能成功的凤毛麟角。
杨:欧博公司能否仿制出这一款胆机?
刘:这个问题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因为电子管最辉煌的时期是四五十年代。现在已经不具有当时的条件了,也不可能再找到当年的那些材料了,马兰士8B现在也有再版机,由美国VAC重新生产制造的新版马兰士8B一万多元人民币可以在广州海印买到,但音色上远不及老机。
原来老款机用的是英国Mullard电子管,现在用的管子则达不到当时的素质,人家当时就是冲着那管子的特性去研发这一款机器的。现在的电子管制造技术反而不如当年了,一些很精髓的工艺绝技已经失传,所以有人说电子管已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广州的王志刚(自文)曾经买过一台美国VAC生产的新版马兰士9,但声音根本就没有原来那种能令你发出“哎唷喂”惊叹的铭器味了,我拿原版马兰士9的电子管试着往它的机器上一插,那声音立马就截然不同但也不抵当年的原版机,这说明现在的电子管和材料都没有达到应有的设计制造水平。
原来的设计都是很有讲究的,因此现在的有些做法值得置疑,发烧友自制胆机时线一定要粗而且必须是镀银的,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这就像有人炒菜非要拼命的往里倒味精一样,其实一个好菜不是说非要倒味精才好吃,它讲究的是搭配与火候。
所以我们现在拼命地收集当年制造的电子管,我们将这类管称之为NOS胆。由于当年电子管的应用很普及,所以它的材料具有世界通用性。
就拿电子管屏极来讲,他是由150种材料元素组成的,也许你们武钢炼一炉子这种材料的钢,可以做好几万只这样的管子,因而你们几乎天天要炼这种钢,但现在需求量很少,再炼这一炉特殊钢就非常昂贵了,所以你就只能去寻找他的替代材料,但其素质将逊色于原标准。因而现在的俄罗斯管、中国曙光管和原来相比就已经不在同一级别上。声音这个东西,说到底还是材料学的应用,很多指标你用仪器是测不出来的,而有一些指标参数尽管一样但在实际的听感上就是不同。
杨:听说你这次赴法兰克福弄回了一些很有名气的古董管,能否简要地介绍几只?
刘:在你看到的这几只电子管中,有的在亚洲已经很难找到,像这只管叫什么你知道吗?美国西电的300B胆机专用推动管310A,这只管子在日本当年要曾卖到上万元,日本的一些胆机制作高手在做这些300B的机器时甚至要首先拜佛祭祖的。
电子管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你看左边(见图四)开始起第一只带金属壳罩的是WE(美国西电)的310A,这是一只非常著名的推动管,美国西电公司专用来推WE300B,这种管子现在你根本找不到而且他是全新的,是我从军队里弄出来的。第二只是德国的RFJ,他属于60年代中期的产品,目前已经停产绝版。
这一只是英国Mullard(妙拉)的“大盾”,他也不便宜,相当于500元人民币一只。再往右边的那一只是德律风根的E88CC特级品,也即6DZ8、692的代换管。它旁边的那一只是GEC非常著名的一只KT66管,用它生产出来的胆机铭器曾经迷倒过一代人,这只管子现在海外被炒得很凶,它的右边则是广西柳州贵光厂生产的仿制品,其功力虽只相当于原品的七八成但也卖到了100多元一只,而GEC原装管的卖价则是每只一千元。
杨:你如何评价发烧友自己动手制作胆机?
刘:说句实话,生产胆机除了电子管外,输出变压器也是一个重要环节,而且其中的未知因素很多。严格地说,包括欧博公司在内的国内所有胆机制造厂,都还不能够说对输出变压器研究得炉火纯青了,你也许只是达到了人家国外名厂当年制造水平的七八成功力。
因为有些东西你靠仪器是测不出来的,你只有依靠丰富的经验和个人的听音感受。因此从这一点上来看,发烧友自己动手制作胆机的难度会更大,尤其是在没条件弄到很优秀的材料情况下,你能做出高水平胆机的可能性会很小,因为你要针对你的电路做出具有针对性的高素质输出变压器很难。
但在这些方面厂家则有优势,首先它具有足够的资金引进和备足好的材料,因而有条件前提能够做出好的胆机。不是说发烧友做不出好胆机,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好的条件和好的设备及材料,他们通常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及资金来做大量而又必需的试验工作。
杨:那你有没有准备到国外比如说俄罗斯去收集一批电子管的打算?
刘:有是有,但已经为时过晚,国外有一批人是专门于这一行当的。其实咱们中国到是一个有好东西的地方,比如说二战胜利时的战利品,包括抗美援朝缴获美军的一些军用通讯器材中就有大批的靓声电子管,所以国外倒是有很多人跑到中国来淘电子管。但是我们也损失了不少,当年搞三线建设时把不少电子管都给挖坑埋了,在晶体管兴起时有很多电子管都被人为用压土机压碎销毁了,现在所残留的一些都在偏远地区,我曾在新疆的一个边防雷达站淘了一批211管,那是抗美援朝中缴获的一批美国电子管,当时我还是骑着骆驼走进去的。
杨:能否再谈一点这次出国的体会?
刘:我其实已经连续几年去德国,总的感觉是音响这一块不是没有新技术,但是它在这个行业里发挥的作用远没有人们对器件和声音之间关系的认识大,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老的东西还能存在的原因。
以往前儿年在伦敦展或慕尼黑展上还能看见AV与Hi一Fi弄在一块,现在却越来越分开了,而且在Hi一END发展方面以新技术为龙头的势头好像不是很旺。新的数字技术在AV领域发展很快,但在Hi一Fi音响应用方面还没有达到”
令人深思的是,国外某些公司现在的年轻设计师音乐修养有待提高,我们出国很多次都感受到了这一点,比如说挑选古典音乐CD唱片,他们还要找我们去帮忙挑选而自己搞不清楚哪一个版本好或者谁的演绎一流。
按常理欧洲人对西方古典音乐应该是非常熟悉的,更何况他们从事的行业与音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至少说明他们对自己的音乐文化研究得不是很透,这就像要美国人来跟你介绍中国的京剧一样不可思议。中国人喜欢内涵底蕴很深的东西,西方古典音乐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所以我有一个观点就是进口音响和国产音响的竞争,以后就看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修养了,就西方文化而言不一定你所有的美国人或欧洲人就一定比中国人研究得深。
所以我认为Hi-Fi音响这一块,最后肯定是少部分人的市场,经过几年的淘汰以后,全中国坚持做发烧音响的兴趣只有那么十几个人,再过十几年二十年后你能见到的也许还是这么十几个人,这就跟你们每个城市里玩古典音乐的一样,每次买CD唱片的地方常能碰到的就那么些个熟面孔,因为他们是在积累而后来的人则很难融人进去。国外市场也是一样,这个小圈子里就那么一群人,而像尊宝、B&w实际上代表了另一种大众化,一种并不俗气的潮流。
B&w的鹦鹉螺系列,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曲线的美。你说它在声音上真的有很大提高吗?未必,它所追求的也不是那种很尽善尽美的声音表现,它只是在美学上、技术上展现出一种品位与实力,而且很多其他厂家也正在朝这个方而转向。像尊宝近两年就专门设计一些外观很漂亮贵气的音箱,因为非常适应现在快节奏生活方式的消费群体,同时用来欣赏音乐也不是很差。
再有些厂家就像CAV、爱浪这一类,完全是一种非常大众化的产品,就像普及电脑游戏机一样。你由此也不能说它不行,它也是企业的一种走法。所以今后的音响市场就会向这几个方面转化,纯Hi一F1产品针对的是一小部分的发烧友,扮演的是类似于时装精品这么一个角色。形象比喻就是惠威像高级的西装,爱浪就类似于休闲装,有些时装也许平常都没法穿出门来,而只是为了迎合表演等一些特别场合而备。所以作为一个企业把自己定位在什么上显得特别重要,你不是于这一行的材料就千万别往那上面撞。
还有一个问题是国产音响应该走哪一条路,这也是我出去转了一圈后心里的看法,就是还要立足于本国国情这一根本点。也就是说现在我们都在致力于产品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但并不是说就放弃掉国内市场,你没有中国这一块博大的土地那你终归不可能有什么作为。
这次我们出口参展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国产胆机与国外胆机相比,素质差距不大,我们还有和他们一较高低的机会。第二个原因是,要想H1一Fi企业长期不倒,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订单。第三个原因是胆机的手工程度比较高,而中国的劳动力便宜因此制造出来的胆机性价比很高,这是我们国产胆机的一大优势。我们在设计能力上和他们的差距并不大,这是我在看了他们新设计的产品后心里所感觉到的希望。
但是国产胆机的这种优势还需要通过媒体的大力宣传支持,来让中国人树立起信心。实际上我认为胆机在中国普及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产品售后服务问题。相对来说我们经销商的素质还不是很高,全国不少的经销商中真正能够称得上优秀的屈指可数。厂家的产品在落到消费者手里后,跟踪服务很重要,比如机器出了故障,要及时给予修理。这些售后工作对于用户心理很微妙,处理好了只会有利无弊,反之则易产生副作用。
杨:从欧博的发展来看有没有可能会搬到南方广东去?
刘:不会,我们现在的定位已经很准了,我们不是做大批量产品的企业,侧重的是Hi一F1精品。每个企业部有自己的特色和定位,有很多发烧友就说:“看见欧博产品的包装盒变成像广东产品的包装风格,我们简直不可思议!”由于我们的产品出口,曾经有一段时间改变了包装风格,应该说其外观更漂亮了,结果发烧友反而不适应,甚至认为里面的机器也不太像是欧博的声音了。这件事情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你的风格一旦被消费者所接受,那么即使你有某些暇疵或不足,也会被包容和认同。
可以说国内的同类产品中我们是最不便宜的,但它也能卖。像我们的EL34胆机四千多元一台,在国内算得上是最贵的了,但却是我们卖得最好的一款机,发烧友们接受了你的产品,喜欢上你的风格,因此贵也会认为值得。
另外一点,由于我经常出国参展或往南边跑的比较多,所以也就避免了一些Hi一Fi厂喜欢闭门造车的不足。作为音响行业中的一员必须首先做到实事求是,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我们还年轻,还有回旋退路的余地、北京有很多岁数比我大、资历比我深的大师级人物,他们把自己定位得很高因而放不下架子来。我如果有一个电路细节弄不清楚,可以马上打一个电话去问问发烧友或者一个所谓崇拜我的哥们,也许5分钟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但如果你是一个高处不胜寒的权威式人物,也许你心里负担太重,想问别人都不好意思,所以我觉得一个人还是要活得轻松洒脱些为好,况且不耻下问也是我们中国人为人处世的一大美德。
一个Hi一F1产品好不好,除了可从声音判断之外,其实有时透过它的外观气质就可以看得出来个八九分,是不是高水平根本不用你自己说,而且它与设计者的审美、品位及个人气质也是一脉相承的。
像北京我们和羽商的两家产品,虽然同属一个HI-Fi体系,但现在来看老于的晶体管机风格,其细节的方面就表现得很规矩严谨,那一招一式显得很有章法及个性,机器里连走线的弯路都颇有讲究。但我们欧博的胆机则表现出一种简洁、大气的风格,我个人似乎比较注重市场的感觉,很在意产品能否很快令人获得第一眼的好感和印象。
最近,我们的产品在外观设计上下些功夫,产品在没有出来之前先研究效果图,感觉好了后再正式定版。由于我本人不是于美工这一行的,创意与色彩不是我所擅长的,因此我们宁愿请专业人士来设计,尽管他们对电路方面根本不懂,但形美设计的比例协调却是他们的专长。
我们的产品这次在法兰克福展上很有轰动,好多老外都被吸引过来驻足观看。我自己感到很满意的一点是,连欧洲人也没有料到我们会做出这么漂亮的机器,老外们很惊奇我们的胆机造型。像我们的1.1胆前级外观,说白了它体现的就是欧洲的那种古朴、大气风格,但是只要你做得很细致那么它也是很美的。这也体现了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不同,中国文化很注重细节上的雕凿,例如南方广东的音响器材就特喜欢金光挣亮的金啊银啊什么的,但整体的色彩搭配注重的还略显不够。(未完待续)
UID6616 帖子6963 精华1 金币0 个 买家积分0 卖家积分0 差评0 阅读权限100 来自湖北武汉 在线时间7798 小时 注册时间2006-6-3 最后登录2020-1-21
查看详细资料
TOP
红色名字加亮显示的店铺为5000元押金店铺,紫色为2000元押金店铺,特此公告
杨维中
材料网商家
帖子6963 金币0 个 买家积分0 卖家积分0 差评0 注册时间2006-6-3 最后登录2020-1-21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9#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3-5 18:23 只看该作者
注册后无法发帖请发您用户名到手机:17603724448
出国归来话胆机(下)----2001年访北京欧博公司刘朝晖
杨维中
(接上期) 刘∶虽然我也设计晶体管放大器,但相比之下它的难度要更大于电子管放大器,说白了我们“中国造” 还是受到材料的制约。像美国的马克•莱文森,国产机目前还没办法跟它相比,人家机器那么多的管子配对,它的参数都一模一样,设计出来的素质水准非常高。我们现在还做不到这一点,包括我们选购管子的批次,你进的这批货,上千只里也未必挑出几十对好管子,因此也没办法配好对,而问题是你一次又不可能进好几千只,这一笔资金Hi-Fi厂压不起。现在晶体管机的竞争很激烈,而产品又不能卖得太贵,所以也就进一步导致一次不敢进太多的管子来筛选。
所以相对来说国产小功率的晶体管机反而会做得更好声一些,像我们的A-100,于建兵的艺术家6.4,还有斯巴克、丽特等,只要是小功率一对管子(指每个声道) 的,那声音基本上都还过得去。这些机器跟国外诸如雅骏一类放大器的差距并不太大,但越是大功率的,管子并得越多的放大器,差距也就越大。像马克•莱文森的300i,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它并算不上是一台很完美的机器,但你国产机的所谓精品却未必能超过它。这倒并不是说咱们的设计师水平就矮人家一截,有些东西受外因条件限制你没办法,在这种情况下你就是用跟人家一样的线路,一样的管子,但你的声音还是不如人家,因为这其中的因素太多。
一些广东厂家朋友,他们有时做完实验后也会告诉我一些实话,说用国产的什么变压器就是不靓声,原来总以为是机器的电路有什么问题,但不对呀!电路跟人家是一模一样的后来干脆把进口机的电源变压器拆下来用在自己的机器上,哎!这一回声音就对了。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但你几乎没有办法去改变这一现状。所以说,我这一次在法兰克福找到了台给英国“音乐传真” 制造厂提供变压器的供应商(即著名的“刺猬”变压器制造厂) ,我再开发晶体管机就准备用他们的变压器。看看做出来的东西和进口机能否有得一拼,如果有一拼的话,那就证明国产机现在的主要矛盾是材料的问题,这样我们与进口机的差距就还有希望缩小一些。
他们机器里用的电源变压器,一个功率300W的就要800块钱,但我们国产500W的撑死了也就200块,二者相差几倍的价格。其实放大器电路都是一样的,但就是元器件的素质比我们高,因此我准备用他们的变压器试一试。如果成功了,我再定一批货来解剖它,研究一下到底是铁芯问题还是结构问题,不过我相信还是铁芯的材质有问题,结构上不会有太大的不同。
我前一段时间研究了不少国外电子管机,我也是发现电源变压器的材料和我们不一样,不过优宜胜(谙音,国外一品牌) 的胆机变压器肯定不行,有一次我帮别人修这个品牌胆机,将它的变压器拆下来换上我的,结果声音比它原来的好。但我曾经试过一次佳丽的300B,我的变压器就不如它的好。因为北京有佳丽的代理店,机器坏了就请我们帮他修,所以我很了解这个品牌胆机,它的声音真的很好,比我们的声音细腻。它的变压器绕组是用蜡灌的,我们则采用浸漆方式,结果我尝试着也用腊来处理,嘿!高频马上好了一大截。
还有一次帮别人修一台二手的英国胆机,刚好也是输出变压器坏了,我帮他重新绕了一个。我借机会把原装变压器拆了,它的结构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特点,但是它的夕钢片插片方式却和我们不一样,采用的是奇数不规则插片方式,那声音就不一样,如此效仿,我发现高频的声音马上就好了许多。所以胆机制作中有很多细节因素十分微妙而不可思议,它需要日常不断的积累,但我相信晶体管机这方面的积累就不多,一般厂家很少去做这方面的细致工作。
我们国产厂家真应该静下心来,把人家的机器好好地琢磨琢磨。前两年,厂家们又在拼什么这类那类,或者哪个哪个电路,这个管那个管,但这些都没什么用。你就是照着人家的机器型号一模一样地去做,也出不了那个声。关键还是没有搞清楚它里面的一些材料,还有与声音相互牵扯的一些关系。音箱方面的问题就更多了,很多方面不知道该怎么下叉,它可调试的地方太少了。
杨:我有时总有这样的一个顾虑,毕竟广大的消费者不可能都能接触到你们厂家和设计师,而作为总经理兼设计师,你和我谈到这些发自内以后感想,其中也指出了自己产品的某些不足,那么你不担心说了真话而导致消费者或发烧友会对你的产品失去某种信心吗?
刘:其实我倒觉得没有必要把设计师定位得那么高,设计音响产品的人不也都是些吃五谷杂粮的凡人吗?也不就是这一行干的时间长了经验多一点吗?你说现在大家伙到底谁是金耳朵吧!我相信你们这些热爱音乐、热爱音响的朋友都是金耳朵。为什么呢?因为你们喜欢、你们爱好,你们听得多了!你们在家里听的不够还要跑到北京我这块儿来听,所以你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都称得上是金耳朵。
原来前几年,中国Hi—Fi音响这个东西少、甘贵、稀罕,有一些人他得天独厚听的很多,你因此可以说他是金耳朵,所谓物以稀为贵嘛。但是现在谁还提什么金耳朵,从来就不提了,谁都能听它个明白,你不信在你们当中找任何的一个人,好与坏他听不出来?我相信他一耳朵就能听出来。
再比如说你到欧博公司来,我的系统你一听就知道它到了哪一个级别的水平,这都不用我多讲。聪明的商家请发烧友来听音响,他也是根本用不着说话,好东西一听人家马上就会点头认同。你不好的东西再跟别人解释也没用,除非都是很好而你只是喜欢其中的哪一个,哎!那这个时候才体现了发烧友的个性了,可能会谁喜欢这一个,谁又会喜欢那一个。但是你要是东西不好,压根就不是那一回事,别人一耳朵就能听出来。
所以我觉得,你把我谈到的这些观点和想法如实写出来,并联是一件什么坏事,写出来对消费者、对其他厂家倒是一件好事,别人一看觉得很实在,噢!刘朝晖这个人看来也不是神,也不是什么事情都一通百通,其襁这时候他们反而心里踏实多了,觉得你欧博的产品很实,也很有性价比优势,对不对!
其实国外的洋设计师也不是都很完美,你买了“B&W805”,别人可能买了一对国产杰作的“唯美一号”,这两款音箱价钱相差近两倍,论声音杰作的“唯美一号”肯定会比“B&W805”差,但是不是会差到一万块钱的距离?我看未必,“B&W805”也有它的弱势,“唯美一号”可以依靠系统的搭配和线村的校声,来扬长避短以致最后拉近甚至平分秋色“B&W805”,这不是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因为你要推好你的“B&W805”也不容易,你要去找不能太全家的放大器和不一般的CD机,否则你最终的声音效果弄不好还比不过人家国产的“唯美一号”。
当然如果像有些人那样我他妈就兜里有钱,我就愿意多花这一万块钱买这一点点区别,我就愿意买“805”,买进口货我光荣,我就喜欢这外观、这曲线,那也没人拦着你,但在中国音响市场上这种人还是少数。所以说,国产音响你说你好过什么、超过什么,没必要!你是怎么样那就是怎么样。我说我这胆机卖四千多花一两万块钱来买进口功放,但我这胆机也能推,就看你自己选哪一款来推了。贵族音箱也有发烧友用胆机来推的,也并不是非要像陈瑛光说的,一定要用英国的“Audiolab8000B”。
所以说,音响厂家、音响杂志、消费群体,形成良性循环的交流沟通总比那阴着、藏着要好。设计师把自己的一些观点谈出来,起码能得到大家的理解。我作为欧博的设计师,你不可能只采访我一次,可能过一年后你要再采访一次。哎!人家就会来对比的。喔,欧博这个设计师一年去过国外两次,看来没白去,他的很多观点还是有进步了。
台湾《音响论坛》访音响厂家的销售部经理时,他们的话就说得特大,但是真正采访音响设计师的时候,人家说话就都特别实际。我看过他们对英国“音乐传真”X系统的采访文章,那设计师的感受体会就很实在。他说“这些机器都是我很早的设计,没有什么新的特别之处,只是把它往小巧的方面去做了,因为我发现这种小东西非常适合你们亚洲人的居室环境来摆放,当然这个X系统也是商业上的一个卖点。而且,我以后的产品都会是这种形象……”
你看,人家设计师说话就很实在,公开声称自己没有采用新的线路设计,而只是把它的外观造型做小了,但是他的“音乐传真”X系统产品最后的确在亚洲市场、在中国市场上获得了成功。
UID6616 帖子6963 精华1 金币0 个 买家积分0 卖家积分0 差评0 阅读权限100 来自湖北武汉 在线时间7798 小时 注册时间2006-6-3 最后登录2020-1-21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杨维中
材料网商家
帖子6963 金币0 个 买家积分0 卖家积分0 差评0 注册时间2006-6-3 最后登录2020-1-21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0#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3-5 19:28 只看该作者
注册后无法发帖请发您用户名到手机:17603724448
我对科宝的评价(直击2006年广州白天鹅音响展“科宝”厅)!
科宝生产电子管功放巳有十多年,产品远销日本、法国、意大利、德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自从在珠海设厂后,和内地发烧友的交流日益增多。此次科宝推出的一套顶级双单声道分体式前后级胆放大器-“参考一号”(Reference One),历时三年方才先后完成,因此引起了参展烧友们的格外关注。
显然,科宝胆机在声音表现上具有设计师刘振华个人的理解,由此得到发烧友的认同,但从长久发展的眼光来看,科宝如能重视年轻设计师队伍培养的话,相信企业会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和刘振华相识已有多年,曾为他弄过一个专访叫“我是中国人”,很感人。不过刘振华作为在香港生活,已养成太多事无巨细都要自已动手的习惯,这一点我不太赞成,就其领头人而言∶要做帅材不做将材,这样于公司的长远发展会更有利!
[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07-3-5 19:50 编辑 ]
UID6616 帖子6963 精华1 金币0 个 买家积分0 卖家积分0 差评0 阅读权限100 来自湖北武汉 在线时间7798 小时 注册时间2006-6-3 最后登录2020-1-21
查看详细资料
TOP
- 外国文学名著《老人与海》作者、内容概要介绍和赏析《老人与海》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作者:[美]海明威类型:小说 背景搜索 海明威 本书成书于1952年,作者厄纳斯特·海明威(1899—1961)曾在《堪萨斯...
- App渠道来源追踪方案全面分析(iOS/Android/鸿蒙)一、App 渠道来源追踪概述 渠道来源统计/追踪,其原理都可以称之为归因,归因是用于判断用户在什么原因、什么时间、什么场景下载了 App,以...
- 突尼斯送菲律宾4连败 梅杰里12+12布拉切24+11央视网消息:北京时间9月6日,2019年篮球世界杯继续进行,N组的突尼斯队收获胜利。阿巴达得到16分,罗尔得到13分和4次助攻,梅杰里得到12分...
- 淘宝预售一般多久才发货?不发货怎么办?淘宝预售是淘宝推出的一种新型的促销方式,通过淘宝预售你除了可以享受给力新品折扣外,还能抢先一步拥有商品。这也是让很多的商家提前...
- 21款福克斯stline有必要加科技虎扑体育网搜我想看打开APP21款福克斯stline有必要加科技包吗 我厂yi崩 2021-10-21 09:24 关注感觉科技包最有用的就是acc和前雷达,其他的都挺鸡肋...
- 小雏菊最好闻的是哪款?这5款好闻到没朋友很多小姑娘对香水的喜欢是从小雏菊开始的,颇具设计感的瓶身,清新又香甜的气味,使得小雏菊香水在一众少女之间打开了市场,那么小雏菊...
- 如何尝试修复显卡故障(完整教程)如何尝试修复显卡故障(完整教程) 目录 第一部分:起步 1. 引言 2. 了解机型和问题 3. 确定故障原因 第二部分:修复干坏的GPU 1. 了解GPU故障代...
- 京东白条取现全解析:让你的资金周转无忧京东白条取现全解析:让你的资金周转无忧 微信号:zwd941009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复制微信号京东白条,作为京东推出的一种消费信贷产...
- 电脑怎么设置开机密码?Win10&Win11操作图文详解无论是新买的个人电脑,还是公司的办公电脑,相信小伙伴们都会选择将其设置一个开机密码,也就是锁屏密码,和手机类似。 想要设置 Win10 ...
- 小金额网贷不还的后果 不要轻视小额网贷逾期的危害很多用户认为网贷借款金额较小时,可以不按时还款甚至不还款,这种想法明显是错误的。实际上,小金额网贷不还的后果,远比大家知道的要...